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46章 荣佛叔五

“既然这样,当着区长区委书记周方公富芳公还有荣鑫叔的面。我就当你们家一间房和十五万,钱先放我这,民宿建好后经过和荣行叔商量。反正你们亲兄弟,明算账!我也不袒护谁。这样可以吗?″

黄华彬其实和荣行叔感情非常好。大概是年龄差不多。小时候回来时晚上都是和荣行叔睡一起的。八十年代父母本想过几年退休后回故乡,先让华彬回来读书。当时华彬亲二叔还在,只有每星期六下午才从学校回村。但荣行叔这时已经在县里租铺面做生意了。从学校回村都要先经过县城,每次都到荣行叔店里坐坐。

荣行叔的几起几落黄华彬可以说是亲眼所见。十六岁时,拿光了家里来所有积蓄和借到的共两千多块钱。一路混火车去了大上海。他有个姑姑嫁到了上海。在上海待了一个多月,也不知走了什么关系。买回了二十台胡蝶牌缝纫机,当时正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。村民多少手上都有点钱,农村有点钱最大的事就是盖房娶媳妇。而娶媳妇当年必须三转一响。所谓三转一响就是自行车,缝纫机,收录机。且有时有钱还买不到,必须要有证票才行。荣行叔的二十台缝纫机运回时还没租店面,只是放在同村的闻方公小店寄卖。每台赚二三十块钱,结果没几天就售罄。本来荣行叔将家里钱全带走,四公(即荣行叔父亲)气得要死。准备等他回来了打断腿。还好荣佛叔当时已成家分家出去了,不过还是人前人后说弟弟的不是。

缝纫机卖完后,仍有许多人提着钞票前来购买。被告知售罄了,非常失望。都希望荣行叔再去进一批货回来。甚至有人说可以先交钱,缝纫机回来后过来取就行。确实是紧俏的紧。而四公见儿子没有拿着钱乱来,一个月下来头尾还赚到了四五百元钱。当时政府工作人员一个月工资大概也才六七十元。于是也不骂荣行叔了,还鼓励他再辛苦跑一趟上海。而荣行叔将提前收的十几台货款和卖缝纫机的贷款带上,准备再次去上海进贷。这时店铺主人闻方公见到缝纫机非常热销,于是东凑西凑凑出一万元钱。交给荣行叔,两人一起合作生意。说好利润对半分,店租算自己的。其实当年店铺租金每月也才五六十元而己。荣行叔怀带巨款,坐火车又去了上海。半个月后将缝纫机又运了回来。很快又售罄。如些反复了几次,双方都赚到了不少钱。比县城百货大楼卖的多了几倍。据说当年春节,荣行叔大年三十买了四五百元鞭炮,请村里宗亲小孩在祠堂一真燃放到天亮。(这不是吹牛,当年许多村都自己生产鞭炮,五元钱就能买到一万头鞭炮)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