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53章 天凉了

进入九月份,程晚能明显地感觉到凉州的气温有了大幅度的降低。

村里人已经开始了大豆的收割。

只有程家、张婆子家、宋婆子家,他们三家的黄豆种得比较晚,目前还没完全成熟,需要再等等。

不过也等不了太久了,无论如何,要在天气再次降温之前把大豆收割回家。

否则,大豆会被冻坏的。

就这,地里的大豆都有些打蔫了。

程晚有跟着程大牛他们去看过自家地里大豆的生长状况。

豆株不仅矮小,还稀稀拉拉的,放眼望过去,几乎一半的豆荚都是瘪的。

一看就知道收成绝对好不了。

要是完全靠着地里的产出过日子,明年夏收之前绝对又要饿肚子了。

地里的大豆长得不如人意,程晚培育的红薯苗倒是长得挺好。

四十个红薯,一共培育了一百二十六株红薯苗。

红薯喜温、怕冷、不耐寒,眼瞅着凉州又要入冬。

所以程晚为了这一百二十六株红薯移栽后能成功存活下来,费了很多心思。

程晚先在菜地里划了片不会被房子遮挡住阳光的地方,大概不足一分地的大小。

然后细细地翻土、起垄、浇水。

这些做完,程晚按照脑子里的隐约印象,按照差不多的间距,把红薯苗移栽到收拾好的红薯地里。

当然,这些都有林老太他们这些种地老手的帮忙。

种了大半辈子的地,即便没种过红薯,但只要程晚说出了大概,林老太他们上手的速度还是要比程晚快。

红薯苗移栽好,程晚又去城里买了人家大户人家冬日里搭建花房用的材料,将这不足一分的红薯地罩在了棚子里。

程晚照顾这一百二十六株红薯苗,完全是一副照顾祖宗的架势,光买搭棚子的材料就花了不少银钱,看得林老太他们直咂舌。

不过一想到这红薯很可能能亩产三四千斤大宝贝,林老太他们倒也理解程晚对待这些红薯苗为什么如此宝贝、慎重了。

好在,这些红薯苗总算没有辜负程晚的一番心血,一百二十六株红薯苗,存活下来了一百二十二株。

“老夫人,怎么不见程姑娘?”

“她抱着岁岁在棚子里呢”

“阿晚呐?阿晚?少青来了,快从棚子里出来吧。”

少青面露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